有消息说,美国正秘密策划封锁马六甲海峡,想拉拢盟友拦截伊朗油轮,以此掐断伊朗的石油出口,同时给中国的能源供应制造麻烦。据说,之前美国政府内部已经讨论过好几次这个方案,也试着跟一些关键国家打过招呼。
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每天大约有200艘船经过,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运要道之一。数据显示,中国大约80%的进口原油都要通过这里。如果海峡被封锁,那对中国的能源安全会造成直接威胁。有人说,美国这一招是“一石二鸟”,想同时给伊朗和中国施加压力。
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开始就遇到麻烦。有人指出,美国可能低估其他国家维护自己利益的决心,也高估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这次封锁计划的失败,说明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正在减弱,也反映出亚太国家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的策略。
美国想拉拢其他国家封锁马六甲海峡,结果被新加坡以“维护国际航行自由”为理由拒绝。新加坡国防部发表声明,强调他们坚持航行自由,不会参与任何可能威胁区域海上交通安全的行动。声明发布后没多久,新加坡海军就宣布要和中国海军搞一个代号为“联合砺剑-2025”的联合扫雷演习。
这次演习的地点也挺有意思,选在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以东30海里处,正好对美国在该地区的驻扎点形成包围。新加坡海军派出最新的“独立级”濒海战斗舰和“坚韧”号扫雷舰,中国则派出南海舰队的扫雷编队。有人分析说,这次演习还特别增加“反海盗行动”的训练,可能是在间接回应美国的封锁计划。
新加坡媒体援引评论说:“新加坡这样做是在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任何威胁马六甲海峡航行安全的行动,不管打着什么旗号,都会遭到这一地区国家的联合抵制。”虽然这次演习规模不大,但时机选得好,被看作是新加坡在大国博弈中灵活周旋的一个例子。
印度尼西亚对美国封锁马六甲海峡的计划反应更强烈。他们不仅通过外交途径明确表示不会参与美国主导的海上拦截行动,还采取一些实际的军事部署。印尼国防部的数据显示,最近他们已经紧急向纳土纳群岛调派一个导弹防御旅,同时增派两艘护卫舰在该海域巡逻。
纳土纳群岛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东南出口,对控制海峡进出很重要。印尼部署的C-705反舰导弹系统射程覆盖整个群岛周边海域,形成一种威慑。有人说,印尼这样做既是对美国封锁计划的抵制,也是为坚决捍卫自己的领海主权。
印尼国会外事委员会主席接受采访时说:“印尼永远不会参与任何针对特定国家的海上封锁行动,这违反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印尼作为中立国家的战略定位。”值得一提的是,印尼同时也在加强与中国在海洋安全领域的合作,双方最近还签署一项海上联合巡逻协议,进一步表明印尼在大国竞争中寻求战略平衡的外交策略。
美国封锁马六甲海峡的计划失败并不是偶然的。从大的方面来说,这个计划本身就有很多问题。马六甲海峡是国际航道,每年有超过10万艘船只通过,是全球贸易体系的关键环节。美国想在这里搞有选择性的拦截,在技术上几乎不可能实现。任何大规模的拦截都会导致海峡交通瘫痪,进而引发全球供应链危机。
封锁马六甲不仅会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还会威胁到日本、韩国等美国盟友的能源供应。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显示,日本大约87%、韩国大约82%的原油进口都要依赖这条航道。这些国家虽然是美国的盟友,但在能源安全问题上不可能牺牲自己的利益。
日本官员私下表示:“任何影响马六甲海峡正常航行的行动都会对日本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东京方面已经通过外交途径向美国表达担忧。”
另外,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美国主导的封锁行动缺乏法律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国际海峡的通行自由原则。虽然美国本身没有批准这个公约,但马六甲沿岸国家都是缔约方,有权也有责任维护海峡的通行自由。所以大家都觉得美国这样做违反国际规则,不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因此集体“放鸽子”,让美国的计划落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